水里民和村 成立桂花產銷班

【李鴻祺/南投水里】

 

桂花在過去一直都被視為貴氣的象徵,但卻很少有人專業來栽種,不過現在在南投縣水里鄉的民和村就有一群農民,不但大量種植桂花,還成立了全國第一個桂花產銷班,班員們積極研發相關產品,預計今年底就能夠量產,不僅可以供應市場需求,還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現採的桂花,可以馬上拿來,沖泡一壺黃金桂花茶,金黃色的茶湯,喝上一口滿口花香,令人神清氣爽,這是水里鄉桂花產銷班所生產的本土高級桂花,比較市面上,一般常見的進口桂花,品質優劣立見分曉。

 桂花產銷班長 范揚喜:「這個桂花是我們產銷班,自己生產的產品,因為它的花,每一朵都是用現摘的,所以它有帶花柄,顏色比較漂亮,這是我們市面上,常常買到的進口桂花,它的花比較沒有帶柄,而且雜質比較多,它聞起來有一點刺鼻的味道。」

在范揚喜的鼓吹下,民和村民憑著一股衝動和熱情,共同成立了全國第一個桂花產銷班,不過農政單位在農作當中,卻找不到桂花這項產業,最後只能以花卉產銷班的名義來成立,他們希望以大量生產多元產品開發的方式,來開創農村的新生路。

 桂花產銷班長 范揚喜:「因為農村現在的農業,不管種什麼都比較不賺錢,而且沒有永續性,我們會想要種桂花,就是可以美化村莊的環境,在美化環境配合觀光的部分,又可以發展產業,能達到創新和永續性的發展。」

mei5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水里民和村 10公頃桐花綻放

【李鴻祺/南投】

 

南投縣水里鄉的民和村是一個純樸的客家庄,30幾年前大家配合造林政策,就在山坡地上種植了很多的油桐樹,現在這些油桐樹不僅長得又高又壯,而且超過10公頃的油桐花一起綻放,場面更是壯觀,地方上的民眾都認為,如果能夠施設一條賞桐步道,這裡將會是欣賞油桐花,最好的地點。

 

悠揚的樂聲讓人聽了心曠神怡,搭配著陣陣飄落的油桐花,更是顯得詩情畫意,雖然民和村的居民都以務農為主,不過大家也懂得利用閒暇時間,來組成在地的農民樂團。

 

水里拔社埔農民樂團團長 吳國柱:「鄉下人就當成閒時的娛樂,在這裡晚上也沒做什麼,所以晚上時間就邀約大家一起來玩,總比去喝酒賭博好,不是嗎?」

mei5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技水里槑 包裝上有二維條碼

名片報紙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以「水里槑 」的共同形象,結合各個景點打造旅遊群聚,導入科技化,讓水里小鎮體驗新穎科技的便利,凝聚社區的向心力。

資策會產業支援處林秀英表示,資策會於水里槑產品外包裝上導入QRCode二維條碼,遊客只需以智慧型手機對著條碼拍照,即會顯示產品和商家的所有資訊,此條碼也可應用在廣告傳單和名片上,目前已有中、英、日和簡體等版本。 

資策會也協助架設旅遊科技化群聚的共同入口網站,商家的衛星定位、商家照片都可一目了然,並且協助將產品上網宅配,多了一項通路後,銷售量比前一年成長22%。 (圖文︰記者湯佳玲)


mei5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七章 回顧與展望

第一節:生態影響
從清末開始墾殖山林算起,至日治的官營主管伐木,以至民國三十四年到七十八年七月官營伐木完全終止,這一百多年來之伐木,對於台灣的森林生態可說是浩劫之過程!尤其是民國四十年至六十餘年間,這二十幾年的大量砍伐森林幾乎殆盡。
台灣森林因為有著地形複雜,且氣候多種多變的特性條件下,得以孕育出高歧異度的各式各樣動植物生存。台灣保有維管束植物計約四千多種,候、留鳥類近五百種,一百二十多種淡水魚類,近六十種各類哺乳動物,以及數量龐大的近五萬種昆蟲,如蝶、蛾、蜻蜓、甲蟲等等。大量的伐木行為及單調經濟樹種之造林,對於那所有野生動植物都是嚴苛的生態扼殺。
誠如老一輩所言「先顧飽肚子,再顧佛祖」,當時艱辛年代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盡可能地善用一切資源,無非只是卑微地圖個三餐溫飽;這是生活現代物質豐富的我們難以想像而體會的。這些伐木黃金盛況,雖然是以生態嚴重破壞而來換得,但是這畢竟是許多人當時賴以為生的依靠;因此身為後輩的你我何忍盡是數落而已。
所幸民眾逐漸覺醒生態之重要性,藉由環保人士多方活動與抗爭,進而導致政府逐步改變林業經營方針;林業主管機關林務局由伐木的事業機構,改制為公務機構的林務局,日後著重於森林的保育,發揮森林的公益經濟效用。
人要衣裝,佛要金裝,大地需要森林來包裝。森林是大地之母,是水的故鄉,它提供氧氣,涵蓋水土,保育土壤,它具有延緩集流時間,降低洪流的功能。對於地勢陡峭,雨量時空分布不均的台灣而言,森林可以說是台灣的命脈,雖然目前台灣森林面積約占本島土地總面積的五二%,但以林地淪陷速度之快,實在不能不令人憂心。林業生命應長遠,我們期望大家在追求高的生活水準時,也能落實環保,配合「永續發展」的林業理念,讓青山重現綠意盎然「黑森林」蓊鬱景象重生再現。
第二節:觀光

mei5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六章 水里的木業與生活

第一節:水里木材之伐木、產銷與搬運
早期木材的貯存,針葉一級木如紅檜、扁柏、紅豆杉等從山上砍伐後,為了防止龜裂,就儲於水池中,如振昌公司在車埕即設有「儲木池」,現已作為木業史的解說館。一級原木主要是外銷到日本,而標售的木材行更遍及各地,有遠從羅東、花蓮來的。當時進進出出的車輛甚多,據訪問耆老口述指出約有二百多輛,貨運行家數有36家,托運行生意可以說是熱鬧非凡。
搬運木材的工作由當時的「運林股」負責策畫,大致分卡車、火車兩種運送方式。林業最風光的時代是民國四十五年至六十年之間,本鄉為最大轉運站。當時運木材的卡車就有三十多部,每天穿梭在高陡的窄道上,把木材一批批的運送下山。其中於由孫海先生所自費興建的丹大林道,即為專運木材而開闢,於民國四十七年開闢的丹大林道深入中央山脈六十多公里,已達花蓮縣境內了,這雖代表著光復台灣森林開發史冊上光輝一頁,但卻也因此林道之開闢,而開始侵蝕著這原始而美麗的森林。

民間通稱「孫海道路」的丹大林道(振昌木業提供)

 

mei5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五章 水里鄉木業黃金時代

根據歷史的記載,本鄉早期行政範圍隸屬集集鎮轄下,而集集鎮早在光緒十六年(西元一八九○年)清廷即派駐委員,征收樟腦稅。甲午之戰後,台灣割讓日本,光緒廿二年(西元一八九六年),日本即在集集設置憲兵屯所,爾後改設集集辦務署、南投廳集集支廳、集集庄役場地方行政機構。直到台灣光復後第二年(即民國卅五年)政府劃編台灣省行政區域,旋即改為「集集鎮」。
集集鎮原本是荒山僻壤,亦是本省原住民族群雜居之處。自清乾隆三十六年(西元一七七一年)才有來自福建省漳州人士數人在湳底、公館(現為集集鎮林尾里)等地從事開墾,此後逐漸遷入者,與日俱增。後來集集線鐵路以此為中心站,魚池、水里、日月潭等地的人民,如有要事都必須來集集辦理,尤其當時中寮、社寮、水里地區所採收之香蕉,必須運到集集集貨場,也因此來到此買賣的人,日漸增加,所謂「集集」之稱不脛而走。
但後因水里鄉為鐵路集集支線的終點,也是進入玉山、阿里山山區的起點,交通流量大,人口、商品的交易流動頻繁,逐漸地,集集鎮原有的風光,就由水里鄉取而代之。當時集集街役轄管之水裡坑,因電廠興建,又生產香蕉、木材等重要外銷農產經濟物資,因而來自台灣各地之工人紛紛湧至。當時水裡坑市街相當熱鬧,據民國三十九年至六十一年間工商登記資料,光是旅社就有三十五間,酒家茶室餐廳等有三十二間,料理店(餐廳)相連,成為非常熱鬧的市街,並擁有「小台北」之稱號(詳見住民篇、交通篇)。
民國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是水里外銷木材的黃金時代,當時與木業相關的店家,包括木材行及製材工廠、家俱行,總計有98家之多,貨車約有二百多輛出入,旅社有三、四十家,水里鄉熱鬧非常,因為當時商人都必須來水里買木材,然後再將買好的木材派送貨車運出去,並住在水里,來自台灣各地的工人並於水里居住,故聚集相當多的人潮。從事木業的人花錢「阿沙力」,水裡坑市街繁榮,入夜燈紅酒綠,來自各地的人物豪傑在此聚集,成為許多老一輩水里人共同的回憶。
第一節:水里鄉林業巨子-孫海先生與振昌木材行
孫海先生字揚波,民國六年二月八日生於台灣省雲林縣,先生幼年失怙,家道寒微,與母親、兄姐清苦度日,小學尚未畢業,即受雇木肆,間以捕魚蝦蛤蚵度日維生。十四歲開始販賣廢棄材,以供人作燃料並從事伐木,生活備嘗辛苦(另詳見人物篇)。

mei5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Karl 為採梅季開鑼當天的活動所拍的記錄片




mei5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斷五指學電腦 葡萄上網熱銷

更新日期:2010/04/12 02:39 林志成/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林志成/台北報導】

 

如果兩手只有五根手指頭,人生怎麼過?五十二歲的南投水里葡萄農張友淦八歲及三十歲時因意外被機器截斷五根手指頭,但他不因此停止學習,去年起開始學電腦、用網路行銷葡萄,使業績提升五%以上。

 

資策會執行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託的「旅遊科技化群聚」計畫,去年四月起到南投水里地區幫助農民、民宿業者建構網路行銷系統。資策會規畫師林秀英說,張友淦只有五根手指頭,剛開始學電腦、用網路有很大障礙。後來她提供手寫板給他,短時間內他就上網行銷自己的觀光果園及葡萄。

 

張友淦說,八歲時右手被絞蔬菜機弄斷兩根手指,三十歲時左手被沖床機械截斷三根手指。但他現在有部落格,每天將拍到的葡萄成長照片及最新訂購資訊上網,並回答客戶問題,效率提升不少。

mei5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