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篇 第六章 本鄉兒時娛樂

 

本鄉位居山區,在往昔農村時代,民眾在農閒或採山伐木空閒之時,多利用自然界之物,隨手製作簡單的玩具,或者利用地形環境之便來休閒娛樂,各種單純簡僕的玩具及娛樂方式,如今仍為許多人津津樂道,回憶無窮。
近幾十年來,在經濟起飛﹑工商環境改變之下,休閒娛樂的內容趨向多樣化﹑科技化,各種聲光科技﹑電玩等,更是讓人眼花撩亂,更似乎多少失去了親子同樂﹑簡單純僕的赤子之心。
傳統娛樂
以前兒童的娛樂,有許多是大人教小孩,利用大自然的事物做成玩具,或者是大孩子做給小孩子一同玩樂的消遣,孩子們一起渡過多采多姿的童年,分述簡介一些傳統娛樂如下:
1.黏蟬:夏天蟬鳴大放,非常熱鬧,本鄉境域樹木蓊鬱,蟬鳴更是驚人,兒童多以長竹竿頂端沾「馬車油」或麥芽糖黏樹梢上的蟬。
2.灌蟋蟀:蟋蟀不愛潮濕,通常挖洞寄居於乾旱的地洞下,蟋蟀穴有著明顯的洞可尋,只要將水把穴洞灌滿,蟋蟀因無法呼吸,便快速竄出,這時可以守株待兔輕鬆捕捉。以前的人會抓點乾燥樹枝或稻草之類,點火燒烤香噴噴的蟋蟀,現今顧及動物保育,而不忍殘害可愛的小動物、昆蟲們。
3.看挖土:頂崁地區製窯業發達,三﹑四十年前,大約在一年的冬末時節,只要製窯人家要挖土起來作陶土時,四周就會擠滿小孩子看工人挖土。將表層的耕土挖出,取下層的土來做陶土,挖好後再回填。
4.游泳:水里溪流很多,流經市集中間的水里溪上,民生橋附近,以前常有人跳進溪中游泳。水里溪石頭很大,一窪一窪水池很深,除了游泳垂釣之外,近年來利用上游的水力發電廠控制水流量,發展出國際性的輕艇激流比賽,吸引非常多觀光客前往觀賞。
5.坐輪箍:夏天放暑假,水里各溪流人滿為患,有些小朋友利用大貨車輪胎橡皮內胎,從水里溪上游一直坐到集集鎮林尾附近,再沿著鐵路走回來。只是順水而下只花十四分鐘,沿鐵道走回來卻要花一個多小時,玩得瘋也走得累極了,這是往昔沒有零用錢的小朋友所想出來的玩樂點子,做長輩的難免會擔心孩子的安危,鼓勵子弟游泳、輕艇等水上健身運動,既健康又充滿活力。
6.捉迷藏:小孩子數人或十餘人最常玩的遊戲之一,由一人矇住眼睛當「鬼」,口中唸著:「唵咯雞、生雞蛋、放雞母、去找蛋、找無到、找一隻老鼠。」然後去找躲起來的其他孩子,最後找到的人接著當鬼繼續玩。
7.編織:取長樹葉,如水仙的樹葉片,編成蚱蜢、項鍊,或用榕樹葉編織帽子、衣服等玩具。現本鄉隄防公路兩旁種很多樹,水里國中有手工藝老師教學生利用樹葉來編織手工藝,並參與對外的民俗文化教學活動,時常吸引很多大人小孩駐足圍觀。
8.樹籽、蛤殼:本樹多,天然的樹材便為取之不竭的童玩最佳材料,像荔枝子可做戒指,無患子可代替玻璃珠,或插上雞毛當毽子踢,樟樹種子則可做子彈。另外,吃剩的蛤蜊殼可別丟掉,可以磨洞當作樂器吹奏呢。
9.打陀螺:早期的陀螺多為大人或小孩子以樹幹自己刻製,可選「菜脯根仔」等堅韌木材,現多用買現成的。現水里鄉藝文推展協會、救國團委會有時舉辦打大、小陀螺表演,讓民眾回憶兒時記趣,有的陀螺有好幾斤重,比一個男人的胸膛還大,用二手抱起起用力擲出去,然後往前快跑,常常笑翻了一旁觀看的群眾。
10.丟沙包:大部份是女生愛玩的遊戲之一,通常以破布縫成小袋子,內裝沙子或豆子,即可丟上,以手掌、手背接著,也可以腹、背接招,花招百出,有的口唸:「一放雞、二放鴨、三分開、四相塔、五貼胸、六貼手、七紡紗、八摸鼻、九咬耳、十吃粒」。現水里鄉藝文推展協會、救國團委會常舉辦丟小砂包活動,傳承民俗娛樂。
11.放風箏:用竹子及紙糊成,牽線可以放至天空隨風飛翔,現多向小販購買塑膠或合成纖維製成的風箏,時常假日時常見親子於河隄旁綠地放風箏,或特殊慶典時常鄉公所於河隄旁舉辦彩繪及放風箏活動,十分熱鬧。
12.踢鍵子:用古銅錢(中有孔)或酒瓶蓋,上頭綁雞毛製成,現多選購市面塑膠成品。玩時用腳踢,落下時再踢上,直到落地,亦有後踢、反踢等多種玩法。
13.跳房子:用瓦片在地面上畫格子,再以腳踢小瓦片跳格子。
14.捉魚蝦、捉泥鰍:到水溝、小溪、田地、爛泥灘捉魚蝦、青蛙或泥鰍。
15.玩彈珠:先在地上挖洞,或劃線、設地標等,於地上彈彈珠,早期有的孩子用龍眼子、苦楝子玩,後來才改為用玻璃珠玩。一顆顆玻璃珠晶瑩剔透,深受孩子喜愛,也有孩子蒐藏,當作互相交換的寶物。
16.搧紙牌:紙牌又稱「尫仔標」,是以手拿圓形紙牌,擲拍向地上的紙牌,企圖將對方的紙牌拍成反面,或找出王者獲勝的玩法。
17.風車:俗稱「風吹」,是用硬紙剪製成,迎風轉動,或小孩子口吹讓它轉動。現水里鄉藝文推展協會、救國團委會發明利用本鄉當地竹子,製作竹風車,煞是有特色。

18.跳繩:揮動一條繩子,人跳躍其間,有數人拿著繩子數人跳的各種不同玩法,有單腳或雙腳跳,跳時並可一邊歌唱合之,成為許多學校發展「民俗體育」的項目。
19.線風車:將酒瓶蓋鎚平後,在中間鑽孔後穿線,即可搖晃,一拉一鬆使其轉動(發出嗚嗚聲)。
20.駛輪仔:用鉛桶底環或將鐵絲或鋼筋凹成圓形鐵圈,用另一鐵絲做一帶柄之凹槽,然後握柄往前將圓圈往前推進,可分隊伍做競速比賽。
21.竹蜻蜓:將竹片削成斜面,中間用竹籤插住作柄,兩手握柄不斷搓,再放至空中飛翔。
22.傳聲筒:是用牛皮紙糊住竹管的一端,做成聽筒,兩個聽筒用線連接即可傳聲。現也有用養樂多罐或寶特瓶罐做成聽筒。
23.打子彈:用細竹或筆桿插入生蕃薯,使其填滿一端出口,然後取一竹筷塞於另一端快速前推,利用管內空氣將管中蕃薯射出,與對手互擊。現一般大人多買給孩子塑膠玩具槍,不過也擔心孩子模倣不良電視劇或新聞之暴力事件。
24.筷子槍:用筷子和橡皮筋綁成槍形,利用橡皮筋之彈性,將套在竹筷上的橡皮筋射出,許多孩子瞄準蒼蠅,或者互相射擊娛樂。
25.打枝仔冰筷:枝仔冰筷各出五支,束成一把,置屋簷角,由各比賽者用自己最粗之筷子,用力射向那束筷子把,如射中倒下去者,即將筷子把取回做為獎品。
26.焢窯:於收割後的田裡,用小土塊堆窯,於窯內升火將土塊燒紅後,將甘薯放入其中讓其被燒紅的土塊悶熟,現在於水里地區已少見。
27.水槍:用一端有節的竹管,在節中間打一個小洞,管內裝水,用手指堵住小洞,再取一竹筷前端綁住布團,將布團的竹筷插入竹管,用力推進,手移開後即可使竹管內的水激射出去。
28.舉火把:每年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用一端有節的竹管內裝煤油,管口用布堵住,將布潤溼後點火成火把,孩子們即群聚拿火把夜遊。
29.下象棋:有「光棋」及「暗棋」兩種玩法,光棋是一般象棋的走法,暗棋則是將棋子蓋住,放在半個棋盤方格內,二個人分屬一色棋,逐一將對手的棋子翻開較量後吃掉對方獲勝。
30.看熱鬧:這是每逢村莊有迎神賽會,大大小小便出動到廟埕或路邊看熱鬧,如看陣頭、藝閣、舞獅、舞龍等表演,鑼鼓喧天熱鬧得鏘鏘滾。
31.吹泡泡:用貓霧籽或肥皂浸在水裡,再拿竹管或吸管沾水,就可以含在口中吹出泡泡,大大小小泡泡漂在空中,夢幻又美麗,一戮即破,讓小朋友很興奮。現在多購買市面的現成品。
32.採野果:以前的小朋友缺乏零食,小朋友多於野外採食桑椹、芭樂..等野生水果。

33.花燈遊行:本鄉每年元宵節有花燈遊行,許多小朋友扮七仙女、抬花燈上街。
34.猜拳:由二人或多人共玩之遊戲,每人各出一手表示「剪刀或石頭或布」,最後決定輸贏。
35.扯鈴:以兩截短木棍繫一線,線上繞一鈴(如車輪狀之塑膠製品),雙手操縱木棍,利用線轉動鈴,做出各種動作,如螞蟻上樹﹑飛象過河等玩法。 
36.捕燕囝:以前水里溪上常見不會飛或正在學飛的小燕囝仔,常有好奇的小孩子會捕捉來養。現今提倡動物保育,長輩也多會教育小朋友要多愛護小動物。
37.竹編、竹藝:本鄉永興、興隆山間種有大片竹林,大人們冬天用竹編烘爐取暖、烘尿片,做竹搖籃,剖竹片教孩子做竹藝品,像是竹蜻蜓、風箏等。另外,本鄉以前也是香蕉盛產地,竹片也被利用來編織香蕉簍,竹子真是「物盡其用」的好東西。(註41、42)
往昔鄉民又自編童玩順口溜,將本鄉流行的童玩活動,非常精彩生動的表現出來:
「唵咯雞,瞇相找(捉迷藏),
 黏蟬囝,撲水雞,灌大猴(黏蟬、捉青蛙、灌蟋蟀),
  噴竹下,剝筍龜(在竹子下找吃嫩筍的筍龜,用樹葉烘烤過之後,香味撲鼻,以往客家人十分勤儉,以此作部份蛋白質來源)
 掘田土,捉泥鰍(稻子收割完後,即可捉泥鰍)」(註43)

資料來源/水里鄉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i5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