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梅梅話
梅樹之植物特性
梅(學名Prunus mume Sieb.et Zucc.)在植物分類學屬薔薇科桃李屬果樹,與桃、李、杏、櫻是近親家族,早春開花,初夏果實成熟,秋季落葉,冬季休眠。
梅之栽培
梅樹開花時花卉,也是果樹,更是精神文化的象徵。我們印象中梅是我們的國花,唱起歌來就是『巍巍的大中華』,想到果實梅子心裡就酸溜溜地。本文要請您用另種視野和心情來看我們所熟悉的梅子。
梅.梅花.採梅
梅是指樹之整体和其衍生的印象和內函,若再附上貼切的形容字語就更明確,例如:青梅指的是梅樹結的果實、酸梅汁是梅果加工後作成的飲料、梅詩是詩人賦與梅的文學內函,梅史則是歷史上對於梅的記載。梅花是梅的一部分,指花和其衍生的圖形與涵意,例如:梅花宴是指在梅開花時在樹下用餐享樂的趣事,而我們把梅花選作國花(也是南投縣的縣花),則是取其風格為代表,梅花圖騰也成了國象徵性圖案。
梅的簡史
有關梅的歷史記載主要有實用及文學二方面,其中又以文學居多,中國老祖宗早期對中原一帶的果樹,均創單字命名之原則,可見梅很早就在中原存在了,最早有梅的歷史記錄見於書經(尚書說命):『若作和羹,惟爾鹽梅』,意思是當時把梅當作是一種料理調味用的東西。
對梅的文學欣賞,一直到了南北朝、隋朝以後才陸續有詠梅的詩篇,唐朝詩盛,梅亦成了詩人們吟詠的對象,但唐人多偏好牡丹象徵之富貴。到了宋朝,梅成了最被文人重視的花,可謂之宋花(宋朝的國花),范成大為梅專著梅譜一書,其序文中提到:『梅天下尤物,無關智愚不肖,莫敢有異議,學圃之士,必先種梅,且不厭多,他花有無多少,皆不繫輕重。』可見一般。元朝文學家翁森在作品(四時讀書樂)中提到冬天讀書的心情『……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梅與松竹並稱歲寒三友,與蘭菊竹合稱四君子,自古以來以獨特的風情令人讚賞,宜於入詩,更宜於入畫,范成大云:「梅以韻勝,以格高,故以橫斜疏廋與老枝怪奇者為貴」,潛確類書亦載「梅有四貴,貴稀不貴繁,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含不貴開。」明清以後梅之栽培日漸廣泛,且多注重實用,李時珍著本草綱目就對梅之中藥價值,予以詳盡之描述。江南四月間時值黃梅成熟採收,氣候上多陰雨綿綿,故人習呼之為梅雨季。民國成立,國家多災多難,梅以風韻、精神、氣節入選為國花,成為中華之精神象徵。
果梅與花梅
梅的品種很多,按照其栽培應用價值,可以簡單區分成二大類:果梅,以生產果實為主,觀賞其次,在台灣普遍栽植且開白花者大都為果梅,果梅多屬經濟栽培,其開花時滿山為之雪白,香傳十里。花梅,以觀賞為主,其品種繁多花型花色變化亦大,可惜台灣因地處亞熱帶環境上不太適宜花梅栽培,能夠欣賞到花梅的機會不多。梅原產中國大陸華中、華南一帶,是東方代表性的果樹作物。
梅的典故
望梅止渴
三國時代,曹操領軍征戰,一日行軍途中無水,士兵渴了,於是曹操便說前面有一大片梅林,大家想起梅子酸溜溜的滋味,不覺口中生津,暫時就不渴了。
驛亭寄梅花
宋陸凱與范尉宗是好友,宋在江東驛站中碰到剛好要前往長安辦事的使者,於是託使者送一支梅花給長安的范尉宗,題了一首詩道:「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於是送人梅花,代表著報春、賀年和思念的涵意。
梅妃
唐朝妃子江釆蘋,酷愛梅,在其所住亭閣四週皆植梅花,名叫梅亭,梅花開時,她在那裡賦詩吟賞,夜深了還留戀花下不忍離去,唐明皇就因為這樣,稱她是梅妃。
飛梅傳說
日本平安時代中期,有位深愛梅花的男子名叫管原道真,是傑出的學者與政治家,其宅邸被稱為「紅梅殿」,早春來訪時庭內總瀰漫著清雅的芳香。後來管原道真為奸臣陷害被流放至九州的太宰府。在他因眷戀紅梅殿的紅梅,而做出如下的惜別詠嘆:
「隨著徐徐東風吹送香氣的梅花,即使主人不在,莫忘告知春天的到來。」
在一夕間,紅梅殿的梅枝,就隨著它所仰慕的主人,飛到遙遠的九州太宰府天滿宮中,並於該處紮根生長。據說目前第十五代梅樹仍每年綻放美麗花姿。
梅的食用價值
食療與養生
梅對身體有益,常食用梅子,可保身体健康。梅子的好處日本人比中國人還清楚,它的藥理效果可區分為下列四種。
1殺菌效果,梅可抑制食物腐敗及減少腸胃疾病。
2淨化血液。梅屬鹼性食品,常食可維血液正常酸鹼平衡。
例如:中和一百公克酸性食品,只要五~十公克的酸梅。
3增強活力,梅含豐富枸櫞酸,可使人体新陳代謝良好。
4消除疲勞,增進食慾。
長壽者多嗜梅
在日本統計長壽者之秘訣,除生活起居飲食正常外,多數有經常吃酸梅之嗜好。
料理及調味
大多數水果多以香甜取勝,唯獨梅子以清酸稱絕。梅能媒合眾味,按古書記載梅最早的用途就是料理調味用,所以梅是做料理的好材料。
解 饞
梅不宜生食,需經加工處理後方利於食用,在台灣普遍將梅果加工醃製成各種蜜餞,且以梅乾為大宗。日本人視梅為佐餐的食品,以寶看待之,而台灣人則將梅視為零食的一種,往往以不足登大雅之堂待之,二個民族對梅的食用價值有著極大的不同。個人以為「誰知手中梅,粒粒皆辛苦」,梅果若經過度的加工調味,反而會將其營養成份流失殆盡,自己動手做樂趣多,且口味營養不流失值得嘗試看看。
故山風雪深寒夜,只有梅花獨自香 宋 朱熹
[ 以梅會友,歡迎蒞臨 ] 梅子博物館
地址:南投縣水里鄉頂崁村頂巷34-6號 電話:049-774198 傳真:049774199
Email: meimuseu@tcts1.seed.net.tw 網址: http://www.meistore.com.tw
梅與梅花的解惑
問:有人用梅花花開三蕊五瓣象徵國父首創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之說,合理嗎?
答:實際栽培上梅(花梅和果梅)很少看到一朵花中只有三個花蕊(雄蕊)的,一般花蕊數至少都在二十個以上。至於花開五瓣則是我們通常看到的梅花(果梅)是五個花瓣,但是梅花也有很多重瓣的品種(花梅),其花瓣數就不只五瓣了,花色也不一定只有白色。
問:梅花梅花滿天下,有土地就有它嗎?
答:際栽培上梅有其特定的生長環境條件,不見得所有的地方都適合栽種,但是賞梅和愛梅
的心卻是每個人隨時隨地都可以有的。
有另外一種說法,梅花貴為國花,當然新台幣(國幣)上會印有梅花,所以真的在台灣有土地就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