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水里在台灣的發展算是較晚的,與台灣西部或北部濱海地區相較之下,屬於晚開發之年輕城鎮。水里鄉昔屬水沙連番界,於清光緒十三年(西元一八七七年),立台灣府埔里社廳堡。日據前期光緒二十三年,改易台中縣集集辦務署集集堡,光緒二十四年,改為台中縣南投辦務署集集堡,光緒二十四年,隸屬南投廳集集支廳集集堡,至日據後期,改為台中州新高郡集集莊轄管。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是年十月改制台中縣新高區集集鎮管轄,旋經三十九年一月,從集集鎮劃出社子,拔社埔,郡坑等十里,另成立水里鄉。同年十月撤廢區署,改為南投縣水里鄉。

  水里地區原是台灣原住民聚居之所,於清光緒三年,平地漢民陳世傳來此狩獵,經原住民之允許,得在此居住墾殖,定居於水沙連番界(今頂崁村)從事農業開墾。從此開啟漢人遷居水里鄉的第一步。日據時代,曾有新竹人前來調查當地的樟腦事業,因此地適合墾殖,而引起平地居民陸續加入經營樟腦事業,使得當地漢人日益增加。在當時森林相當茂密,林業也非常發達,為木材集散之中心,目前水里地區仍保留許多木材加工廠,如車埕的振昌木廠等,皆是日據時代保留下來的歷史建築物,仍保有其特殊風貌。由於當時水里地區氣溫寒冷,水量充沛,故取名水里坑,此乃水里一名最出之由來。

  民國前三年,由於日軍為開發山地資源,而開闢道路由名間經水里,頭社,魚池至埔里,並置設糖廠,鼓勵人們種植甘蔗,以致平地人遽增,使得原住民報受日人之壓迫,於是逐漸遷居水里,信義一帶。至民國十年,日人於日月潭興建抽蓄發電廠。民國二十年接著興建鉅工發電廠,工商雲集,人口成長,地方日益繁榮。自台灣光復後,水里坑原屬於集集鎮管轄區,到了民國三十九年正式劃分為水里鄉,少了坑字。民國四十四年經行政院重新調整後,將鹿谷鄉之永興,玉峰兩村劃入水里鄉,民國五十五年,因水里以其意不雅,奉淮更名為水里鄉。

摘錄水里鄉公所-水里歷史沿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i5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