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在地的風俗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民俗篇   第七章 本鄉民俗技藝 

本鄉的民俗藝陣,在廟會方面以大鼓陣(鑼鼓陣)為主,幾乎為鄉內大型廟宇必備的基本陣頭,而在民國七、八十年左右,地方與學校興起民俗技藝傳承風潮,各地如社子永豐宮、民和玉虛宮、興隆國小、新興國小、玉峰國小、永興國小、水里國小、民和國小..等等,都開始出現民俗技藝學習表演之社團,不僅得到地方上的認同肯定,並對外至縣、省府、全國表演比賽,甚至出國演出,獲得亮眼的成績。
惟近年來,本鄉許多偏遠小學,雖以發展特殊民俗技藝,作為該校的特色,但因為學生人數逐年減少,一方面國人的升學主義觀念仍然深厚,使得民俗技藝傳承之美意難以執行,甚為可惜。這也是本鄉刻正應該思考,如何保存發揚民俗社團,因其深具為地方傳承文化,及凝聚社區共識之重要功能。
另外,永興國小致力將「武術」推行為全校運動,以及民和國小推展之「獨輪車」民俗技藝,娛樂、健身相宜,人數多寡皆可,均獲得優異的推展成效,亦為往後推展文化傳承之參考範例。
一.迎神賽會鑼鼓陣(大鼓陣)
鑼鼓陣(大鼓陣)是迎神賽會及婚喪喜慶中,最基礎的音樂隊,幾乎大型廟宇舉辦廟會祭典,或每年會親割香遶境時,都會出動鑼鼓陣,本鄉各廟多為「大鼓陣」,如憫世寶宮、義民廟、玉虛宮、受鎮宮、帝為爺廟、南天宮、雲天宮、永豐宮、鳳良宮..等。
「鑼鼓陣」基本上由一鼓、兩鈸、多面鑼組成的香陣,是為了增加神明光彩的熱鬧陣頭。鑼鼓陣是香陣最基本的陣頭,廟會慶典時,迎神用它,過火用它;作喪事時,開路用它(開路鼓),請水用它(請水淨身之儀式)。湊熱鬧也好,通風報信也罷,它都能製造效果與高潮。

鳳良宮女子大鼓陣/鳳良宮提供 

mei5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俗篇 第六章 本鄉兒時娛樂

 

本鄉位居山區,在往昔農村時代,民眾在農閒或採山伐木空閒之時,多利用自然界之物,隨手製作簡單的玩具,或者利用地形環境之便來休閒娛樂,各種單純簡僕的玩具及娛樂方式,如今仍為許多人津津樂道,回憶無窮。
近幾十年來,在經濟起飛﹑工商環境改變之下,休閒娛樂的內容趨向多樣化﹑科技化,各種聲光科技﹑電玩等,更是讓人眼花撩亂,更似乎多少失去了親子同樂﹑簡單純僕的赤子之心。
傳統娛樂
以前兒童的娛樂,有許多是大人教小孩,利用大自然的事物做成玩具,或者是大孩子做給小孩子一同玩樂的消遣,孩子們一起渡過多采多姿的童年,分述簡介一些傳統娛樂如下:
1.黏蟬:夏天蟬鳴大放,非常熱鬧,本鄉境域樹木蓊鬱,蟬鳴更是驚人,兒童多以長竹竿頂端沾「馬車油」或麥芽糖黏樹梢上的蟬。
2.灌蟋蟀:蟋蟀不愛潮濕,通常挖洞寄居於乾旱的地洞下,蟋蟀穴有著明顯的洞可尋,只要將水把穴洞灌滿,蟋蟀因無法呼吸,便快速竄出,這時可以守株待兔輕鬆捕捉。以前的人會抓點乾燥樹枝或稻草之類,點火燒烤香噴噴的蟋蟀,現今顧及動物保育,而不忍殘害可愛的小動物、昆蟲們。

mei5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俗篇 第五章 喪葬禮俗

中國社會之喪葬禮俗依宗教及地域而有差異,如佛教舉行素食齋戒、念經儀式,道教舉辦葷食、普渡及隆重法會,一貫道的喪葬儀式莊嚴,禮儀師著素雅統一的制服。
葬禮儀式又分三等親、直系血親、有無血親關係之親疏遠近而有禮節差異。閩南式的禮節通常行的大禮是三跪九叩,客家人則行四跪八拜之禮。至於子姪輩則行跪拜之禮,平輩行持香祭拜不跪之禮,長輩則不拜,僅表探視、惋惜之意。禮節的遵循依敬老尊賢之倫常,往生者若為兄弟輩則依「先死先大」予以行祭拜禮儀,表示對死者的尊重。
因應現代化繁忙社會,事事講求快速,尤其許多人出外工作,返家奔喪時間有限,停靈時間以往舊社會有三年守靈,現在則大多縮短為三週以內,除了農曆七月才可能延長至一個月以上。以前中國人講求全身土葬,「入土為安」,現在因土地有限,寸土寸金,逐漸約有八成民眾採行火葬。
至於「做七(旬)」七七四十九天的為往生者追思禮儀,儀式亦趨簡略,隔天即作一旬「七」,通常於二週內即完成。
禮品祭拜部份直系以五牲拜,旁系則拜三牲,以往農家必須準備雞鴨魚肉特牲禮來祭拜,現代有包白包替代者,白包上寫「香奠」,讓喪家直接代理準備祭品。
而包奠儀(俗稱包白包)的禮俗也有變化,以往白包上僅簡單書寫「香奠」、「打牲禮」、「淚拜」、「拜輓」等字眼,但為了確切地將對往生者的思念表達出來,目前水里鄉的禮儀師黃永武並推行在白包上書寫各人依情況追思的詞句,如:「堂棣分飛 風淒驚噩耗 人天永隔流水咽哀音」、「遺訓猶存 痛切前塵悲若夢 音容宛在 哀思何處望歸魂」句句動人,可由司儀代為宣讀哀思。(註35)。
茲將中國社會自古傳承之喪葬禮俗(道教禮俗為主)分述如下(註36):

mei5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四章 生育禮俗

自古以來,結婚生子是人生必經大事,國人尤重視生育子嗣以延續家族香火,如果家中年輕一輩結婚甚久,媳婦的肚子仍然沒有動靜,可是會急壞老一輩人家。
要是小孩子遲遲不來報到,以前人家有的會請道士或尪姨來家中做「栽花換斗」法術。本鄉永豐宮媽祖廟元宵節舉辦提花燈遊街,也有遲遲不能生的夫妻或婦人,會鑽過花燈底下,再爬起來,從花燈的花籃裡取一朵花,拿回去插於家中,以此祈求早日生育。(註20)
也有人會去廟裡祭拜註生娘娘,祈求神明讓媳婦趕快為家中添新生命,為全家帶來歡慶的氣氛。
以前農業社會是多子多孫多福氣,反倒是一、二十年來,現代年輕人生育愈來愈少,人口愈來愈精簡,歷年來政府衛生單位還屢次提倡「二個恰恰好、三個不嫌少」,以及三年生一個的計劃。到如今人口遞減,政府趕忙鼓勵年輕人趕快「增產報國」,提供多項生育補助與育兒福利了。
第一節:懷孕
婦人懷孕之後,俗話說:「大腹肚」,懷孕時會有一些症狀像嘔吐、頭昏、怕葷腥等現象,一般人說這是:「病子」。所以,家中的長輩一發現媳婦有這些症候,便知道媳婦懷孕「有喜」了,請醫師來診斷確定後,全家便一陣歡喜。
懷孕的婦人常會喜歡吃「鹹酸甜」,較富有的人家,便會開始給媳婦兒進補,通常會以雞鴨、豬肝、排骨等,燉中藥為孕婦補身子,讓懷孕的母體有元氣,未來生出的小孩才健康,這就是「補胎」。所以有句俗話說:「補胎,較好做月內。」(註21)

mei5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三章 結婚禮俗

昔時婚禮/蔡福龍提供 

結婚是人生大事,在我國民俗中婚禮習俗熱鬧隆重,自古以來南投縣傳統婚禮依照《禮記》之「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禮來進行。
以前人家,婚嫁對象的選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很多新郎﹑新娘婚前根本互不認識,直到相親﹑甚至是結婚後,才知道對方到底是何方人物。不過相較之下,往昔的結婚禮俗非常隆重,也較講究「門當戶對」;近三﹑四十年來,由於台灣文化水準提高,自由戀愛風氣興起,年輕人自己選擇結婚對象,自由戀愛,家長僅提供意見參考;或透過親友相親認識而交往,待雙方合意後,再擇吉日結婚。
近十年來,亦有少數鄉民透過婚姻介紹所,迎娶印尼或泰國﹑越南新娘,常有類似買賣婚姻性質。(註7)
結婚儀式往昔有「嫁粧一牛車」﹑敲鑼打鼓迎轎嫁娶的方式,近三、四十年來採用西式禮車,禮俗多為中西合璧。
大多數鄉民均行古禮舉行婚禮,程序可分為議婚﹑訂婚及結婚三階段。近年來依據現代化,婚禮習俗有愈來愈簡便之趨勢。比如以前人家結婚重視吉日吉時,但現代的年輕人則謂這已不能代表夫妻雙方即能白頭偕老,像有一本鄉年輕人稱農曆七月結婚一切從省,包括婚紗攝影至宴客,至少可以省下一大半的錢,而讓長一輩的人頭痛不已呢。(註8)
第一節:議婚

mei5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宗教信仰與習俗

在本鄉中盛行的宗教,首推道教最為顯著,其與移民相終始,在人民日常生活中含有濃厚的道教色彩;其次為佛教,供奉的佛祖以觀世音菩薩及釋迦牟尼佛居多。另外還有少數天主及基督教堂以及民間的一貫道、天帝教信仰等。
宗教是人類精神的寄託,早期人類對於所處的環境自然變化無法解釋,就一律視為和靈有關,來求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於是就有了各種祭祀行為的產生,而祭祀的對象,最初以自然星象、山川河谷丘陵為主,繼而擴及庶物、祖先雜鬼等,最後始形成宗教信仰。由於人類生命的延續,信仰漸漸社會化,並獲多數人認同接受,將之條理化、組織化。於是寺廟、教堂逐一興建以做為傳教據點。
臺灣地區寺廟之多,主要原因,除了傳統敬天思想之外,還與臺灣近百年來社會及生存環境變遷有關。在明、清時代以前,臺灣還是一未開發之地方,由於地理環境的影響,天然災害頻繁發生,先民求神佑助之心自然產生,所以臺灣的民間信仰,起先是隨閩、粵的移民把家鄉所信奉的神祇,以及信仰的習俗觀念,遷移至臺灣,作為他們求生存、求福祿的精神支柱。
其次,國人在宗教信仰上,仍帶有原始的多神觀念,認為神愈多,力量愈大,而且神皆各有所能,各能排除不同的災難,所以形成了物物皆有靈的觀念,這種觀念再融合佛教、道教中通俗的信念與倫理道德的儒家共識,遂演變成今日寺廟中佛、道不分眾神雜處及一廟多神的特色。
我國古代的傳統宗教主要是泛靈信仰,主要內容是自然崇拜、亡靈崇拜、器物崇拜以及巫術運作。自然崇拜是對自然物或自然現象的信仰。如對天、日月星辰、風雨雷電、時間、空間以及組成自然的要素,乃至於植物、動物等的敬拜。因此,有天公、太陽公,月娘、風神、雷公、大樹公、義犬公等神祈。
亡靈崇拜亦即人鬼崇拜,古人對死者的信仰,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加以崇拜,如三皇、五帝,對自己的祖先加以崇拜,成為祖先崇拜,演變成我國民間信仰最重要的部份;對沒有人奉侍的人鬼即孤魂野鬼,亦加以崇拜,演變成至今成為普渡的祭典。

mei5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