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里鄉地質分佈


就全島而言,台灣地質上大致可分為三個主要地質區:
一、中央山脈地質區:
包括中央山脈西側和東側兩個地質區,構成本島的主要山嶺,這其中包括玉山(海拔3952公尺)、雪山(海拔3886公尺)這兩座本島最高山嶺;其地質主要成份是先第三紀和第三紀變質板岩層。
二、西部麓山地質區:
包括澎湖群島、濱海平原、西部麓山等三個地質區,台灣的丘陵、台地以及平原地帶,均屬於這個地質區;主要是由新第三紀碎屑岩層組成。
三、東部海岸山脈地質區:
包括東部縱谷和海岸山脈兩個地質區,雖然和西部麓山區都是由新第三紀地層所組成,但是其沉積的地理環境則完全不同,岩性也大不相同。
而水里鄉地質緊臨中央山脈地質區,大部份仍然屬於西部麓山帶;此地質是由中央山脈西側的漸新世,以及新第三紀地槽盆地構成,以屈尺斷層,和中央山脈的古第三紀,以及中新世輕度變質的地層分隔。
經古生物的研究後得知,本地質內最早的沉積物在漸新世開始,沉積作用經中新世延至上新世,到更新世初期,再加上主要造山運動發生,盆地內沉積的岩層經過褶曲斷移,形成此區內地質的一切構造。
本鄉與信義鄉交界的民和、新山、郡坑、上安等村,地質屬於玉山主峰層延伸和十八重溪層,以及部份達見砂岩層;年代可追溯至始新世(3700至5300萬年)。玉山主峰層為一種厚層,由板岩與變質石英砂岩互層所組成,是介於達見砂岩與佳陽層之間的地層(引述李春生1979)。
十八重溪層主要是由黑色及暗灰色板岩組成,夾有薄層變質砂岩,為玉山以及雪山山脈地塊中最下部,分佈自日月潭以東向南延伸,至玉山國家公園梅蘭鞍部附近;因為於信義鄉十八重溪露出較為明顯完整,而被命名為十八重溪層(引述李春生1979)。
達見砂岩層標準剖面位於達見與光明橋之間(引述陳肇夏1977),本鄉則露出於郡坑溪較為可見,達見砂岩層主要由淺灰色石英砂岩組成,夾有板岩以及少量炭質板岩。
本鄉大部份的地質屬於水里坑層(又稱為南港坑層),主要由塊狀至厚層砂岩和暗灰色頁岩之間互層所組成;沉積開始於漸新世(2400至3700萬年)之水長流層,水里坑層富含各類化石。目
地理篇
第二章 地 質
-44-
前大部份鄉民居住與活動的市區、永豐、永興、玉峰等村地質,是形成於全新世至現代(50萬年以下)的沖積層;由粘土、粉砂、砂、以及礫石所組成,是陳有蘭溪與濁水溪沖積沿岸形成的河階台地。
而新興、新城、頂崁、車埕、鉅工等村,是上新世及更新世形成,地質上屬於頭嵙山層與卓蘭層。頭嵙山層沉積年代(200萬年),一般是由兩種岩相分佈而成,一是礫岩相,另一為砂石和頁岩相;由礫石、砂岩、粉砂岩、和頁岩互層組成之碎層岩相。卓蘭層沉積年代(200至500萬年),是由砂岩、粉砂岩、泥岩、頁岩等互層所組成。形成此兩種地質原因,是上新世以及更新世,海退時期淺水濱海相環境造成。此兩種地質富含各類海相化石以及部份哺乳類化石,如海膽、魚類、貝殼、有孔蟲等化石,尤其是以貝類的化石最為豐富。
本鄉地層中為什麼會有貝殼化石呢?在海底形成的地層又怎麼會出現在地表甚至於山上呢?這是岩石經風化侵蝕作用形成之碎屑,再經過水或風等外力之搬運作用,搬運至湖泊或海洋中沈積下來,在亙古沈積的過程中會將貝殼或魚骨等生物的遺骸一起沈積下來;這些沈積物經形成岩石,再受板塊運動推擠抬升到海平面以上,逐漸形成了陸地或者高山,於是我們便會在地表或是高山上看到這些地層以 及化石。簡而言之本鄉乃至於寶島,在數百萬年前曾經有相當長遠時間是在海底;經造山運動後逐漸隆起。

 

水里鄉地質分佈示意圖

資料來源:水里鄉志/水里鄉公所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i5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