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在地的藝術與文化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本鄉藝文推動之情形

第一節:水里鄉圖書館建館始末
本鄉鄉立圖書館於民國八十二年間於政府「一鄉鎮一圖書館」之政策下,受上級政府補助而興建,於八十三年十一月興建完成。
圖書館於八十三年十一月興建完成後,為便利殘障人員利用圖書館,乃向內政部申請經費,設立殘障專用電梯,至該電梯施設完成,圖書館總算全部竣工,而於民國八十五年七月四日正式落成啟用。民國八十八年的九二一集集大地震,該館亦無法倖免於難,同樣受強震的襲擊而受損,整棟大樓微傾,書架倒伏,尤其一樓地板突起、龜裂,不得不暫時休館。幸蒙公共工程委員會撥補新台幣六百五十萬元進行整修,本館始得於九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復館。
 該館係與本鄉民代表會同一棟大樓,代表會於一、二樓,圖書館在三、四樓。有鑒於圖書館在大樓之三、四樓較為不便,九十二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辦理公共圖書館空間及營運改善計畫,逐利用此機會將鄉公所原來之臨時辦公廳加以整修,作為圖書館之用,於九十三年五月一日搬入現址,於九十三年五月四日正式於新館對外營運。館舍配置為:服務台、閱覽區、視聽區、兒童區、書庫、參考書區、雜誌區、個人視聽及辦公室、研習教室等。
圖書館在國家圖書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立台中圖書館、南投縣政府文化局等上級單位撥發,本所編列預算購買及民眾踴躍捐書下,目前藏書已達四萬餘冊。
圖書館遷至新館後(六合街170號),由於館舍寬敞,停車方便,視野廣闊且優雅寧靜,確實是一個讀書的絕佳環境,相信定能吸引愛好讀書的賢人雅士與莘莘學子,讓圖書館發揮最大的功能。該館目前除圖書館之基本功能外,表演場所、較大型會議室等均付之闕如,亟待設法施設,以加強圖書館之功能,使之真正成為本鄉之藝文中心。

歷任圖書館管理員名錄

mei5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藝術文化的概說

整理撰稿:賴鴻儒

       人類之異於其他高等動物之處,就在「藝術與文化」(以下簡稱藝文)。藝文包羅萬象,舉凡知識、信仰、倫理、道德、法律、審美、習俗、行動和取自社會互動的生存本領與習慣等,它是人類學習而得的總匯。它靠語言、文字等符號傳遞、累積、創進與擴散。從個人、家族、部族、族群,再從部族與部族之間的交互影響與融合,故一鄉里之「藝文」將呈現其文化的軌跡與社會關係的總和。
藝文的呈現,不外乎「真」、「善」、「美」三大領域(或有人再加上「聖」,聖的追求,多屬宗教靈修的領域,也有人把它併在「美」之中,蔡元培先生就有「美育代替宗教」之說)。這三大領域在文化形成之初,有其先後,先求「真」次「善」再「美」,真是真理、物理、現實、具現的物象,善是倫理、道德、規律,是互動的基礎,美是精神心靈層次的審美、享受、評價,其實它發展趨於成熟的過程中,這三大領域是交互作用的。
藝文是有其主軸的,即強調傳統的作為與民族性的表現是文化的重大要素。以此要素為基礎、傳承、擴散以至交流、融合、創新、進步,才不致於進退失據,因此,台灣近來一直強調本土化,發掘台灣文化的深層,並非固步自封,而是植厚根基。就像有人主張立足台灣,放眼世界;遙望天邊美麗的彩霞卻踩壞了身旁的玫瑰,這往往是進步後的省思覺醒,而想尋根,這也是政府興勵全台各鄉鎮編撰鄉志的原由。
從古至今,每一個時代都在追求進步,一種合理性、有效率、人性化的進步,套上當今最時髦、最響亮的口號就是「追求現代化」。每一個「現代化」後來通通走入「傳統,若有又死守「傳統」而遏阻「現代化」或追求「現代化」而揚棄「傳統」都是錯誤的觀念或作法。因為「傳統」有「現代化」的影子,「現代化」需要踏著「傳統」的軌跡前進,所以鑑古可知今;溫故而知新。
縱橫四百年來台灣文化,從「源起本土文化」注入西班牙文化、荷蘭文化、唐山文化、日本文化,在多種文化的衝激交互影響而形成另一種文化而不自知。在文化形成的過程中,種族人數的多寡、種族文化勢力的強弱,在一地區居留時間的長短,及掌握政治力的強弱,有很大的關鍵。再加上在此地人們的價值觀及擷取方向的差異,其變化已不復當年。綜合起來看,所形成的「台灣文化」雖以漢民族文代為基調但已有所區別。
本鄉境域的發展也當然受到「台灣文化」的影響。拓荒者進入本鄉境域,同時也帶進他的母文化植在這塊土地,如果此地原文化較弱勢就會取而代之,如果旗鼓相當,則由互相排擠、尊重,到相融合而形成新文化,若較強則會「入境隨俗」,從水里鄉境現有的文化情況,應屬前者。此地文化以漢民族文化為主。

mei5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